赢钱被黑款不到账 防电信诈骗小贴士
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帐户。
18.机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19.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20.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21.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
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自称是某电商的客服或卖家,可以详细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并称订单无效要“退款”、或者“退货给补偿”等,引诱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或引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等,将钱卷入自己的账户。
22.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先是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等渠道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提高商家信誉可以“足不出户、日赚千元”。当受害人轻信其虚假宣传后,诈骗分子即要求受害人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的物品进行刷单,其中购物所需费用即本金由受害人支付,诈骗分子承诺在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同返还受害人。
在最初几单任务时,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返还本金并支付小额报酬,使其放松警惕。随着受害人刷单量不断增多,诈骗分子最后会以未完成任务量、网络故障等诸多理由不按事先约定返还本金和报酬,而是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单并投入更多的本金,使其越陷越深,直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受害人接到商品链接后,先让受害人进行小额刷单并返还本金及佣金,加深信任后派发大额刷单任务或多次刷单,等受害人要求返还本金及佣金时,诈骗分子以“系统故障”和“任务未完成”等理由让受害人继续刷单,直至发现被骗。
23.提供考题诈骗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24.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5.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26.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7.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28.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29.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30.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进一步实施犯罪。
31.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鼓吹自己能准确预测股票、期货等的涨跌,塑造所谓的“专家”“大师”“白富美”形象,有的诱骗受害人参与投资,收取高额“会员费”“服务费”;有的推销各类“荐股软件”“荐股平台”,以“免费使用”和“高盈利”为诱饵,将用户导流到软件平台,参与贵金属、艺术品、邮币卡等现货交易或境外期货交易,其实这些交易系统都是伪造的。骗子可以在后台实时操纵行情,伪造交易记录,骗取受害人大量资金。
32.征婚交友诈骗(俗称:杀猪盘)
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为相貌堂堂的成功男士或者美丽可爱的年轻女子,通过相亲网站、微信、QQ、抖音等方式与受害人结识,并迅速与受害人网恋,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以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甚至诱惑被害人参与网络**、网上购买彩票、网上投资等,实际该彩票、**网站为诈骗分子可以随意更改操纵的网站,一旦受害人向软件、网站投资赢钱需要提现时,对方以升级会员、需充值所赢金额几倍的钱款进去后才能提现等理由让受害人向彩票、**平台充值,直至受害人被拉黑才知被骗。
33.兑换积分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账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34.虚构**服务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35.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页、电话、短信等发布贷款信息,让受害人下载APP软件登录填写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一系列操作后称公司已放款,受害人未收到贷款询问时,又以银行卡填写错误已被冻结等理由,需要解冻费、担保费、验资费、流水费等各种费用骗取受害人钱款。
36.办理信用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37.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38.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欢乐喜剧人”、“王牌对王牌”、“向往的生活”等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39.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40.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41.“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42.PS图片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43.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44.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需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45.虚构手术诈骗
犯罪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46.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47.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诈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48.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某电商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49.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50.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总之,防止上当受骗,袁州公安提示广大市民朋友们,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防措施,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信息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
坚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人员转账时,要再三核实对方身份,以免企业资金被骗。
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及自己转账时的银行账号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警方提示
经公安机关侦查,近期有一些袁州区居民从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警方提醒广大居民,以下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
出售个人公民信息
用本人身份信息办理手机卡并出售给他人
用本人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并出售给他人
出售本人的微信二维码、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