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广告片 招商银行走心新广告,我没有哭反而有点想笑
整个片子4分25秒,圈外人估计很少有人耐心看下去。简单来说,故事是这么讲的:一个中年爸爸,因为常年加班,无法陪伴自己的女儿。女儿生日之际向爸爸要了一个招商银行旗下的新产品——小招喵智能存钱罐,想用存的钱把爸爸买回来。
加班,陪伴家人,这是大众生活中两个典型的日常场景,也是能引发共鸣的地方。
听到爸爸加班不能回来吃饭的女儿
与女儿一起玩耍的爸爸接到电话要去公司工作 女儿笑容逐渐消失
女儿生日当天,爸爸依然不能回家陪伴女儿
女儿让爸爸送一个存钱罐当生日礼物
前面这一段是最能引发网友泪目的,孩子需要陪伴,可是中年人的生活充满了工作。这种对大部分家庭生活现状的还原,让故事更加真实,刺激了大众的同理心。
可是下面部分有点出戏了。
有了存钱罐,小女孩表现乖的话都能得到奖励。洗碗+5元,得到小红花+20元,小女孩开心的不得了。但广告片为了突出故事的冲突,也为了给产品加戏,安排了一个女三号和女主抢玩具的情节。
算了,还是自己出击吧。
本来被感动的稀里哗啦,被妈妈给气醒了。好多网友吐槽妈妈怎么可以擅自做主把女儿的存钱罐送给另一个女孩。妈妈应该清楚存钱罐是她爱的爸爸送给她的礼物,而且是女儿主动要求的,可见她对这件礼物的重视程度。
我要求换一个妈妈。
高潮部分,原来女儿想用存钱罐里的钱,把爸爸买回来,让爸爸多陪伴自己。
气转泪。
暖心、扎心、走心的广告从去年流行到走红以来,网友的心就没安生过。各个品牌的刷泪广告按模式组团薅泪,套路无不是把消费者的难处亮出来,说点大道理,炖点鸡汤,再做个神转折,猛戳你的泪点,等你哭的失去理智,再让你知道知道品牌他有多么好。
这类广告的套路和故事模仿程度高,可以换着品牌植入,所以重复度越来越高。广告最怕的也是陷入模式套路,导致审美疲劳,但为了走心而走心的没有传播效应与辨识度的故事,还在不断产出。这样的广告多了,消费者容易逆反。
招商银行这个广告也是个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广告,内容营销看似不断创新,实际上还走在老路上。剧情太俗套,故事丰满但创意不足,这则广告片想达到番茄炒蛋的传播效应有点困难。
不得不说,现在暖心广告里的演员真的好走心,广告片里小女孩动情得难过或哭泣,可以直抵内心三尺,为广告片多加了几分。
总的来说,故事是个好故事,但加班工作还是陪伴家人,这是个无解题,流完泪该加的班一小时也少不了。
本来以为招商银行会把广告上升一个层次,到达输出品牌价值观层面,没想到最后还是把重笔留在了产品植入上,不过这是一个新产品的推广广告,也无可非议,但你就是告诉大家你有智能存钱罐了,你搞这么难过这么长的故事干嘛啊。